國立成功大學前瞻醫療器材科技中心

醫護分享

 2023年8月2日     樂活小編  /  醫護人員分享

50歲以上是大腸癌好發族群!預防大腸癌怎麼吃?掌握四大護腸原則

天天都在吃好料怕罹癌?長達十多年,大腸癌位居癌症發生人數的第一位,根據108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,大腸癌發生人數為17,302人,平均每天有47人罹患大腸癌,而國人平均每13人就有1人,終其一生可能罹患大腸癌。若天天放縱大吃,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恐怕會大幅上升。享用美食的當下,也得維持良好的健康!就讓療日子為您整理吃大餐的同時該如何預防大腸癌!

 

 

想預防大腸癌,先把握四大原則:

大腸癌許多的危險因子多半和生活作息有關,包含紅肉、加工食品、低纖維飲食和肥胖等,把握以下原則,吃大餐也能降低罹癌機率。

 

1.飲食少紅肉

國際癌症研究總署指出,每天攝取超過50克的加工肉品或100克的紅肉(豬、羊、牛)會增加17%罹患大腸癌的風險。

享用美食時,減少紅肉及加工肉品(煙燻、鹽漬或以亞硝酸鹽加工)的攝取,改以魚肉、瘦雞肉代替紅肉,並把握少油、少鹽、少糖的原則,讓你不增肉還能減少罹患大腸癌的風險。

 

2.三餐多蔬果

最好選擇當季新鮮、顏色豐富且富含纖維的蔬菜水果,可靈活運用國健署「我的餐盤」均衡飲食口訣「每天早晚一杯奶、每餐水果拳頭大、菜比水果多一點、飯跟蔬菜一樣多、豆魚蛋肉一掌心、堅果種子一茶匙」。

蔬果的色彩大致可分為紅、橙、黃、綠、藍、紫、白等七色, 所含之維生素、礦物質、纖維及植化素皆不盡相同,除應攝取足量的蔬果份數之外,更需均衡攝食各色蔬果,台灣癌症基金會所分享的「蔬果彩虹579」原則參考如下:

 

一張含有 文字, 螢幕擷取畫面, 數字, 字型 的圖片自動產生的描述

 

3.多運動,不過重

肥胖的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,比一般人高出1-2倍,且世界衛生組織指出,21%-25%的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降低民眾外出活動的意願,可能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,建議民眾培養固定的運動習慣,邀請親友一同運動,即使不外出,也可以居家運動,不僅能瘦身苗條、增加親友相聚時光還能降低大腸癌罹患風險,一舉數得。

 

4.定期篩檢

研究證實,定期每2年接受1次糞便潛血檢查,可有效降低35%大腸癌死亡率,有鑑於88%大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的民眾,國民健康署呼籲50歲以上至未滿75歲民眾,可多利用國健署所補助的每21次的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。若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呈陽性時,及早至大腸直腸外科、腸胃肝膽科、消化腸胃系內科或一般外科接受大腸鏡檢查,才能達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的效果。

 

本文著作權屬療日子與其創作者共同所有,非經取得著作權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、複製及轉載

 

療日子小叮嚀

有鑑於大腸癌好發年齡為50歲以上的族群,國民健康署已針對年滿50歲至未滿75歲之民眾,補助每2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。科學實證研究顯示,定期接受篩檢,可有效降低35%大腸癌死亡率,及減少29%晚期大腸癌發生率。提醒您,平常應隨時留意自己生活習慣的改變,如有異常的腹瀉、腸胃不適、排便出血與習慣改變、體重減輕等症狀,應立即就醫檢查、治療,以免延誤黃金治療時間。

 

本文轉載自療日子-50歲以上是大腸癌好發族群!預防大腸癌怎麼吃?掌握四大護腸原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