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立成功大學前瞻醫療器材科技中心

醫護分享

 2021年4月23日     陳雪  /  公眾分享

「我們過得好,社會也會更好吧。」高齡浪潮來襲,居家照顧服務員的勞動品質卻是?

文\蔡旻諭(瑪帛科技實習生)

居家照顧服務員:「我們過得好,社會也會更好吧。」

中年失業的阿菊北上尋找工作機會,看見居家服務員訓練專班的招募訊息,便一頭栽入居服員的行列。以服務人為樂的阿菊,這一做就是八年。隨著年紀增長,阿菊的體力也開始吃不消。每天一早趕到個案家中,洗滌長輩的身體、整理床鋪、清潔環境……汗水滴落堆疊出的時間,一晃眼就從涼爽的早晨變炙熱的中午。

穿梭在數戶家庭間,密集的勞動讓阿菊的工作能量來到了彈性疲乏。照顧長者的工作量不僅緊繃,也需要耗費大量的情緒勞動,來保持對於長輩心情的關注度。當同理跟關懷的額度已經超出負荷,阿菊說:「工作壓力讓我們很疲勞欸,若有人能夠一起加入照顧的工作,我們居服員會比較輕鬆,社會會更好。」

如果這個職業無法獲得尊重,社會也無法取得好的服務品質

根據內政部至104年6月底的人口結構分析,65歲以上老人人口約攀升到290萬,佔台灣總人口12.22%。另外隨著家庭結構改變,雙薪家庭逐漸成為普遍現象,由家人提供的照顧人力有限,家中長者的照顧工作必須開始轉向外部資源。「居家」類型的照顧需求,想必不減反增;但衛福部社家署統計照服員職業狀況,發現只有26,942名,但在長照保險法上路後,預估仍要五萬多名照服人力才足以回應龐大的照顧需求。

Providing In Home Care For Incontinent Elders (photo via Sutton In-Home Senior Care)

Providing In Home Care For Incontinent Elders (photo via Sutton In-Home Senior Care)

當我們已經越來越關注老年生活的「幸福」,而不只是「活著」;投入在這個領域中的工作者,也能獲得相應的尊重和成就嗎?

衛福部針對照服員的人力資源做出報告,薪資無法合理反映實際勞動成本、照服員缺乏完整的升遷制度、社會大眾對照服員的角色充滿誤解,個案將照服員當鐘點傭人……如果這項職業的待遇、尊嚴、和重要程度無法獲得社會的正視,那麼可以想見的是,他們所能提供的服務品質也會來到天花板-無人分擔工作、身體過勞或情緒耗竭、甚至因此造成工作疏失-這都是社會要共同承擔的成本。

前線工作拆分,第二線新興社企入場

若我們把照服員的居家服務內容由小而大做區分,小從翻身拍痰、協助大小便、更換尿布、身體沐浴;大到煮飯餵食、換洗被褥、接送就醫、聊天陪伴、打掃環境等等,樣樣都要做。

然而,這些照護項目或許是可以由個別的、專業的民間單位提供解決方法。例如「多扶接送」,致力於創造無障礙的環境,滿足行動不便者「行的需求」(推薦閱讀:「只有障礙的環境,沒有障礙的人」-專訪多扶接送創辦人許佐夫。「瑪帛科技」從心理陪伴、情緒關懷的角度出發,推出「瑪帛金孫」服務,透過視訊關切家中長輩給予身心理支持。陪伴長者就醫的「到咖手」主打串連「在家婦女」和「職場婦女」,建置了讓女性之間彼此互助的平台。若將居服員的服務項目撥一部分出來,由其他單位專業化負責,或許能減輕居服員的負擔,也讓被照顧者可獲具有品質的服務。

石頭湯計畫-台北市府銀髮產業會議(照片來源:瑪帛科技)

石頭湯計畫-台北市府銀髮產業會議(照片來源:瑪帛科技)

除了專業分工,若能將多元服務整合進入單一窗口,對於使用者而言的效益會更顯著。2015年12月初,台北市社會局召集政府與民間銀髮產業開會,決議2016年將試辦「石頭湯計畫」。一站式服務的「石頭湯計畫」整合各種照護服務、輔具、醫療,讓有需要的人可就近得到服務,省去尋洽資源的勞碌奔波。無論是從政府、社企、工作者、使用者的角度切入,目標都是整合出有效率有品質的銀髮照護網,建立讓人「老有所終」的寶島台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