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立成功大學前瞻醫療器材科技中心

醫護分享

 2020年12月31日     林摯鈞 博士  /  醫護人員分享

銀髮族扭傷怎麼辦? 物理治療師告訴你怎麼處理! (下)

銀髮族因為視力、反應能力、本體覺與動作控制能力的下降,可能造成扭傷的情形。

面對扭傷的狀況,除了上篇文章談到的急性處理之外,適當的活動力訓練可以幫助復原並回復提升身體機能。

 

關節活動度的訓練

關節活動度的訓練可以在受傷初期就開始在不痛的範圍內試著去做,如:腳踝幫浦運動、腳尖寫字訓練、腳趾抓毛巾訓練等。

動作訓練量力而為、逐步增加,一天1-5次,每次重複1-3次。

 

1. 腳尖寫字訓練

    如下圖所示,以腳尖在地板上寫字,可以寫自己的名字、喜歡的詩詞等。

2. 腳趾抓毛巾訓練

   如下圖所示,將一條毛巾放置在自己受傷的腳下,以腳趾將毛巾往自己身體的方向抓皺,再利用腳趾將抓皺的毛巾復原攤平。

   如果想增加難度,可以在毛巾的前端加一點重量,如放置湯匙、鑰匙串等。

3. 滾球訓練

    家裡面如果有球,也可以利用球做一些進階的訓練,以不同方向為目標,利用腳板控制球來回動作。

 

肌力強化訓練

雖然急性扭傷的處理原則RICE第一項是休息,但肌力訓練可以在疼痛緩解之後逐步的開始,一開始可以小幅度的讓腳踝動作,施加一些額外的阻力,讓周邊肌肉稍加收縮。

如下圖左,雙腳靠攏用力;下圖右,在下方的腳為受傷的腳,受傷的腳尖上翹用力,抵抗上方腳的施力。每次訓練8-12重複,每天1-2次。

更進階的肌力強化訓練,會使用彈力帶輔助,但彈力帶不一定每個人家中都會有,所以我建議也可以扶著穩定物(如椅子),練習墊腳尖的動作,每次數5-10秒後回復站姿。

 

 

平衡控制能力訓練

平衡控制能力訓練會是在受傷較後期,在上述訓練都已經到達一定程度的能力之後,才開始視能力逐步練習。

練習初期,可以在有扶手處、門邊(如下圖)進行,讓傷肢試著單腳站立15-60秒, 在對自己較有把握之後,可慢慢試著放下單手。

 

 

 

如想挑戰更進階的平衡能力訓練,可以諮詢生活周邊的物理治療師。

 

 

以上簡單描述幾個在腳踝扭傷之後可以在居家環境做的自我訓練,這些訓練可以幫助功能復原,而逐步進階的訓練也可以預防未來再度扭傷的可能性。

以上資訊提供訓練的方針,針對不同的復原階段而給予合適的訓練課程,其相關資訊都可以諮詢生活周邊的物理治療師喔!

 

 

<智財權所有,不得翻印複製>